协同发展,政务先行。三河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,聚焦服务两地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、承接等重点工作,先后推出政务服务“跨区通办”、企业登记不见面、工程项目“模拟审批”等改革举措,全力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。
“以前我们办理一项业务大概需要3至7天,现在最快当天就能办成。”三河市铭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招商主管展旭深有感触。三河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为企业省时间、降成本。除了在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外,大力推广企业开办者通过登录省“企业开办一窗通”平台,进行全程电子化操作,实现了企业开办“零材料”“零见面”“零跑腿”,企业开办全面进入“小时时代”。持续推行“多证合一”“证照分离”及企业名称自主申报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、免费刻章+邮寄、简易注销登记等一系列改革举措。
创新推行模拟审批新模式,制定《关于实行不见面帮办、模拟审批加快项目落地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,对三河市产业项目引进联席会确定实施的重点企业投资项目,实行“并联预审”模式,在预供地阶段,充分运用好土地报批、土地供应的时间段,提前介入、主动服务,按照“审批清单”要求全节点实行同步模拟审批,保证一旦供地,第一时间将模拟审批证件转换为正式审批证件,有效破解审批周期长问题,助推项目早建设、快投产。
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,系列改革举措落地见效,激发投资创业热情和市场主体活力。截至11月19日,三河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9万户大关,是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初期的近3倍。今年以来,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726户,同比增长56.37%,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位居全省各县(市、区)第一位。(记者王洋洋)